記得那天帶點點去誠品探險博物館時,
發現點點會搶人家的玩具,
還有人家來搶她玩具時,
還會緊抓著不放並且生氣的叫,
我知道小孩子搶玩具是正常的,
因為他們還沒學會分享還有禮讓這件事,
雖然知道孩子搶玩具是正常的,
但是我這兩天還是一直在思考,
為何點點會搶人玩具,
是因為坐她旁邊一起玩,
點點就覺得全部的玩具是她的嗎?
就像下圖,她很高興的玩著兩個方向盤,
一下玩左邊的, 一下玩右邊的,
 
突然有一個哥哥跑來玩其中一個, 
點點一過來看到有人在,
我跟她說:有人在玩, 要等一下!
她似乎無法理解我說的話,
仍然要搶!
之後我想了想,
她大概以為那個也是她的玩具吧,
我們似乎不能以大人的邏輯去判斷她的作法,
不過我也相信孩子的種種行為及表現,
一定是有原因的!

還有在這期間,
在另一個遊戲那邊,
有個媽媽因為自己的孩子拿不到球,
因為另一個小朋友很霸道,
每次都把球拿光,
所以這媽媽拉開她的衣服,
自己撿了一堆球,
站在孩子的旁邊, 
讓孩子拿衣服裡的球玩!
我有點傻眼了!
因為我覺得這是孩子的遊戲,
大人如果可以,
少插手比較好吧!
讓他們自己學習相處,
如果孩子真的都拿不到球,
這館裡還有好多遊戲,
可以先帶走玩別的,
等會兒再來玩這遊戲,
並且可藉機教育孩子,
培養他的同理心!
這是我當時的想法!

但是我仍然在想,
到底面對孩子搶玩具的行為,
要怎麼處理好呢?
所以我又上babyhome爬文了!
有一位馬麻分享了
巧連智月刊幼幼版的內容,
我也來分享給大家.

文章內容: 

為了歡慶恩恩的三歲生日,恩恩的爸媽邀請和恩恩同年紀的小朋友來家裡玩,正當孩子玩得開心時,突然傳出恩恩大哭的聲音,原來恩恩正與婷婷搶玩具,因為恩恩不想讓別人玩他的玩具。這樣的情景對家有兩至三歲孩子的父母來說,並不陌生,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,常常會覺得不好意思。
 「分享」是一個重要的社交行為,但是要讓孩子學會分享玩具,父母要先同理孩子的擔心,提供孩子具體的步驟,才能有效的教會孩子分享。   

  在教孩子分享之前,需先判斷孩子的物權概念發展成熟了嗎?有時孩子搶玩具只因為他無法分辨物品的所有權,才會以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,他都可以拿去玩。一般說來,四歲以上的孩子,對於「物權」才會有較清楚的概念。但是,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能開始懂得與人分享,是交朋友的好方法,可以鼓勵小朋友之間輪流分享。   

  邀請小客人來家裡玩之前,可以先跟孩子談談如何當主人,從迎接客人進門到客人離開的禮儀,讓孩子事先決定好哪些玩具是他願意跟小客人分享,允許他先將最珍視的幾樣玩具收起來,尊重孩子自己要獨享玩具的感受。當小客人來訪時,就會減少因為不願分享玩具而爭吵的風險。如果在挑選可以分享的玩具過程中,孩子想把所有的玩具都收起來,一點也不願意分享的話,可以跟他談:「如果你去朋友家中,一個玩具也沒有,你一定會很失望,覺得不好玩吧?」藉此激發孩子同理的心情。   

  有時孩子捨不得把東西分享別人,要讓孩子明白,不會因為分享而失去擁有的東西,父母不妨給孩子一個可以放他自己東西的抽屜、櫃子……等,幫助他確立物權的概念,當孩子知道對方玩過玩具以後會還給他,自然會願意和別人分享喜歡的玩具,並且在分享過程中感到快樂。

  除了分享與物權概念的建立,搶玩具也可能是孩子要引起父母注意,以及要表達心中挫折與不安,或是經由模仿學習而來,因此在處理搶玩具行為前,須先判斷孩子搶玩具的原因,方能對症下藥呵!   

  擔心孩子因為搶玩具而造成衝突或打人的話,父母們可以透過下列方式引導孩子避免與化解衝突場面:

 

衝突前的預防
1.
預先防範:觀察孩子平時搶玩具的原因,並事前做好防範措施,例如:針對想要藉搶玩具來引起注意的孩子,請父母平常注意孩子有好表現時,立即予以正向回應;針對尚未建立完整物權概念的孩子,請多利用故事或巧連智教材來引導孩子與他人分享的方法。

 2. 隨時注意孩子們一起玩的爭執情況:避免等到衝突產生後才進行調解,例如:多提供同類型的玩具、先教導排隊、輪流的概念。

 3. 平時不跟孩子玩打人的遊戲:以避免孩子覺得好玩而模仿學習打人的動作。

 4. 教孩子如何面對搶玩具的情況:跟孩子討論想玩玩具時可以怎麼辦?例如:主動跟別人借玩具、尋求大人的協助、先離開造成衝突的情境,先玩別的玩具……等。

 5. 把「對不起」、「沒關係」掛在嘴邊:只要發現自己碰撞到別人的身體,一定要說:「對不起,我下次會小心」;別人不小心碰撞到自己就說:「沒關係,下次請小心」。一定要提醒孩子記得:「沒有人喜歡被打」,並告訴孩子,如果別人發脾氣,做出打人的動作,你也要提醒他說:「我不喜歡你打人」。

 


衝突後的解決
1.
了解孩子搶玩具、打人的原因:同理孩子想要玩玩具的心情,陪他一起想辦法可以怎麼解決,例如:跟對方說玩好了再借他,或是一起玩。
2. 盡快處理衝突:適時引導孩子,避免過一段時間才跟他說:「你剛剛打人是不對的」,這樣孩子容易被訓的莫名奇妙,因為之前的事他有可能早忘得一乾二淨了。
3.
轉移注意力:引導孩子們分別玩不一樣的玩具,避免焦點在同一件玩具的爭奪上。
 
 
4. 請孩子道歉:只要有動手打人的行為,就請孩子要跟對方道歉,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打,生氣了可以用說的,不要動手。

 

 請父母多以擁抱傳遞關懷,當衝突發生時,請以擁抱孩子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;談談是否因生氣了不知怎麼辦才會打人。同時請告訴孩子,還是希望他能學會用說話和不傷害別人的方式來表達生氣,這樣才能和其他的孩子和平共處。

 
《摘自巧連智月刊幼幼版》              
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smile10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